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09

历史上的中国是很牛的

Update V1 (on Dec. 25th) ,这篇的标题很吸引眼球,但是内容还是散了点,过于蜻蜓点水了。好在從周有将那天我们 讨论的内容做总结和详注 。 看了LZ的博客,觉得上次两人聊天的内容确实很有意思,我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历史上的中国,跟今天的美国有类似之处。美国天天都在喊“自由民主”、“市场经济”,对于和自己价值取向不一样的国家,动则扣上“独裁专制”、“邪恶轴心”、“无赖国家”等帽子,要他国开放市场、实行政改、提高汇率、军费透明,或者就是经济制裁、武器核查、军事打击......总之,美国的国际行为是一点都不民主,而且很霸道的。 中国在历史上,也很有意思。华夏民族高举着周公、孔子的大旗,用儒家的意识形态去衡量天下各国(当时的世界观范围内)。如果不信奉儒学,就会被称为“夷”、“蛮”、“戎”、“狄”,反正就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儒家文化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用凝练的话说就是“内圣外王”,既重视内修,又强调实践。魏晋之际,黄老玄学与儒学逐融,士人知识分子崇尚清谈;唐代佛学(特别是禅学)盛极一时;宋明时期理学和心学的发展,“儒释道”相互作用——儒家“内圣”的一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强。纵观儒学文化2500多年的历史,秦汉以后,其实“内圣”是重于“外王”的。 因此,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首先,汉族经常被外族打败,乃至被驱赶、被占领、被统治。若留心一下中国古代史,这一现象其实占据了大部分时期。秦汉两朝是典型的军事帝国,除了汉初因需修养生息,对匈作战失利之外,基本上保持了对外强势的地位。秦尊“法”,汉则是重视儒家“外王”(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典型。但西晋以后,由于儒者渐行偏重“内圣”,玄礼双修,一直到晚明,汉人社会多数重文轻武。肇始于“永嘉之乱”,十六国、南北朝、唐末至五代、宋辽金夏、元代、明末至清代,总的形势就是,汉人政权在和异族的斗争中,屡战屡败。甚至于典型的汉人王朝——唐、明——两代,唐朝皇室都有胡人血统,明初虽将蒙古族政权赶出了中原,但事实上明与蒙古之间继续相争了两百多年,(从全中国的范围来看)两者基本上存亡相始终。以此来看,事实上,__汉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__。 但是,从另一面看,汉族虽然武斗失败了,甚至被外族统治,但其文化自豪度十分高。就像上面所说,外族只有接受儒家文化,作为...

Windows services inside Windows Azure Platform

After runn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 line in Windows Azure, net start Following running services are returned. These Windows services are started: Base Filtering Engine Certificate Propagation Cloud Drive CNG Key Isolation COM+ Event System Cryptographic Services 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 DHCP Client Diagnostic Policy Service Distributed Link Tracking Client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DNS Client File Server Resource Manager Group Policy Client Hyper-V Guest Shutdown Service Hyper-V Time Synchronization Service IKE and AuthIP IPsec Keying Modules IP Helper IPsec Policy Agent KtmRm for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Network List Service Network Location Awareness Network Store Interface Service OS Diagnostic Service Plug and Play RdAgent Remote Access Connection Manager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Remote Registry Secondary Logon Secure Socket Tunneling Protocol Service Security Accounts Manager Server Software Licensing System Event Notification Service TCP/IP NetBIOS ...

The Windows version number in Windows Azure Platform

I finished a prototype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yesterday. One of its functions is to query the version number of running systems. So then it returns: Microsoft Windows [Version 6.0.6002] According to the version number given, the possible Windows system in Windows Azure Platform should be either Windows Vista or Windows Server 2008. Obviously, as a server operating system, it is unlikely to be Windows Vista. Therefore, it is for sure that an Azure Instance runs Windows Server 2008 in it.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newest server version, Windows Server 2008 R2, does not sit inside Windows Azure Platform. Is the Azure Team also waiting for the Service Pack 1 of Windows Server 2008 R2? To make sure that the new system is safe enough?

Provisioning on existing cloud platforms

Forward: I participated in a book chapter writing in last month. The book chapter is about cloud provisioning. And the following are some paragraphs prepared for that chapter. Prominent cloud platforms, including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open source platform Eucalyptus, Microsoft Windows Azure, Google App Engine and GoGrid Cloud Hosting offer a variety of services to their users for monitoring, managing and provisioning resources. Amazon EC2 offers three services namely Elastic Load Balancer , Auto Scaling and CloudWatch . Eucalyptus uses a hierarchical controller structure. Windows Azure implements a service called Azure Fabric Controller . GoGrid Cloud Hosting provides a service named F5 Load Balancer . Google App Engine supports scalable technology that all Google applications are based on. All five cloud platforms are able to do load balancing, provisioning and auto scaling to some extent. But the way of achieving the provisioning goals varies. Some platforms can be ...

Running samples of Geneva Beta 2 in Windows 7

As the official website advised, Microsoft code name "Geneva" is an open platform that provides simplified user access and single sign-on for on-premises and cloud-based applications in the enterprise, across organizations, and on the Web. Currently the newest version is Beta 2, released on Aug. 18, 2009, about two months later than the release of Windows 7. So when my colleague, Yang, tried to make its samples run in Windows 7 Professional. Some strange errors popped up. We worked together for a long time to modify setup scripts and authority issues, getting it work eventually. I categorized errors that we came acros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 made as following. 1. Error in “Run SamplesPreReqSetup.bat” The script cannot find httpcfg.exe tool in the current running environment. You can install this by going to the following link "http://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100322" Please ensure that httpcfg.exe is installed in your PATH or the directory this sc...

Migrating Google Page Creator to Google App Engine

Forward: this is an article that I was originally posted in Chinese on April 19th, 2009 before closure of Google Page Creator. Although Google Page Creator has already been deprecated nowadays, the idea of using Google App Engine as a free web server to host static files is somehow still applicable to Blogger users. Therefore, I translated the post into English to share my experience of migrating Google Page Creator to Google App Engine, as well as mapping multi-directory structure into single directory structure to achieve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Google Page Creator by configuring app.yaml. Google has announced to shut down Google Page Creator in June this year.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free web hosting service brings us an inevitable painful of finding alternatives. As announced, the official solution is Google Page Creator migration to Google Sites . But for those Blogger users who want to host their JavaScript and CSS files for free, Google Sites might not be an appropriate ...

Relay bindings in .NET Service Bus

Microsoft .NET Service Bus currently offers ten relay bindings, with different messaging patterns and various message options, giving developers a range of choices of service implementations. Moreover, different relay bindings fi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NetEventRelayBinding is preferred to enable publish/subscribe scenario; NetTcpRelayBinding is optimized for both efficiency and throughput; NetOnewayRelayBinding is the most constrained binding; and bindings from BasicHttpRelayBinding to WS2007HttpRelayFederationBinding are designed for non-WCF clients. These ten relay bindings really took me some time to digest. For those who just start learning, I think a list of replay bindings with all messaging patterns and default message options would be helpful. Relay Binding Messaging Patterns Default Message Options from Sender BasicHttpRelayBinding Req./Resp. Messaging SOAP 1.1 over HTTP in plain encoding WebHttpRelayBinding R...

Google Wave 邀请

Image
Google Wave 邀请 刚刚上网查了一下 Gmail,发现 Google Wave 的邀请就静静地躺在那里…… Hello, Google Wave!

Google Wave invitation

Image
Google Wave invitation Just checked Gmail a moment ago, and found a new Google Wave invitation lying there... Hello, Google Wave!

Hello, cloud computing

The new blog is online! Congratulations to my second blog! As well as my first English blog! :-) I have kept maintaining a Chinese blog ( 螺旋进化 , aka 'Helix Evolution') for years. I'm not sure that it is popular or not, but at least, it touches PageRank at two without any sculpting. Nevertheless, life moves on. Two reasons drive me to start another blog life. For one reason, as a new PhD student in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 it is a good time for me to start a new blog, focusing on cloud computing study; noting ideas, delivering experience and sharing knowledge that I'm going to come across in my future study. For another reason, both my supervisor and my colleague have already started their journey of blogging. The prevailing atmosphere of sharing in my group drives me to follow their steps and open my mind. Hopefully, I can keep my blog updating at a reasonable frequency, in weekly at least. \(^_^)/ At last, thanks for the inspiration from Xiaomin, aka Shrimpy. The wo...

NautilusSVN,Linux 下的 TortoiseSVN

在 Windows 下用 Subversion 管理程序代码的人,肯定都知道 TortoiseSVN——一款集成在 Windows 文件管理器中的 Subversion 客户端,操作相当方便——相比之下, Linux 的环境里,集成于文件管理器的版本控制软件似乎一直是个空白。也尝试着给 GNOME Nautilus 装过如 nautilus-script-collection-svn 这样的脚本集合,但就使用体验而言,和 TortoiseSVN 还是没得比。 偶然情况之下,搜索到一个叫做 NautilusSVN 的开源项目,活脱脱的一个 TortoiseSVN 的 Linux 版本。大喜!项目似乎始于今年一月份,最新版本也只有 0.12 版。但试用之后,感觉颇为稳定。只是在载入较大的代码库时,会有一定时间假死状态。 自动安装 自动安装极为简单,Debian/Ubuntu 系的系统,访问 下载页面 ,选取对应版本下载即可。可惜的是该软件暂时还无法在 Synaptic 里通过添加 Repository 的方式来安装、升级,颇为遗憾。 手动安装 总体而言,自动安装已经足够了。写下手动安装的过程,更多是为了记录使用普通用户权限安装 Python 软件的过程。 1.获取最新的 NautilusSVN 代码。程序代码可以从 Source Checkout 获取。 svn checkout http://nautilussvn.googlecode.com/svn/trunk/ nautilussvn-read-only 2.用以下命令以普通用户权限进行编译和安装。 # 安装 NautilusSVN 到指定目录 python setup.py install --prefix=/your/path 安装到最后一步时,程序会自动报错,因为在安装脚本中, Nautilus Extensions 的目录被 hard code 指向了普通用户所无法操作的 /usr/lib/nautilus/extensions-2.0/。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Nautilus Extensions 的目录应该位于 ~/.nautilus/python-extensions。在安装目录下,使用以下命令手动完成剩余部分的安装。 # 复制 Nautilus 的扩展插件到 Nautilu...

Smart Services CRC PhD Scholarships available in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

Smart Services CRC PhD Scholarships are available in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is area. Please check details from Anna's blog Smart Services CRC PhD Scholarships Available in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 .

高中历史课本

对于台湾所描述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部分——好奇已久。趁着 Lyla 回台湾的时机,拜托她带来了一本台湾的高中历史课本。书是三民书局出的《高级中学历史 下(革新版)》。研读中国近代史部分,再与记忆中高中所读的历史课本相比较,感觉相当有趣。 清朝部分,主体基调都相仿,都是以“闭关自守”为切入点阐述,讲到中外贸易、不平等条约和变法运动。不过台湾历史书还专门花了一章节来列举内部动乱。除了高中所读的历史课本中也出现过的太平天国和捻军外,还加入了 回变 主题。这话题或许的确过于敏感,涉及到民族团结。但是站在现在的时局,回头审视这段两败俱伤的历史,倒也可做得一面“镜子”。不过话说回来,台湾历史书对于民众之起事倒有不同之说法,大陆的起事多称为“乱”,如捻乱、回乱;而台湾岛内的起事都言之为“变”,亦或“抵抗”。而记忆中高中所读的历史课本中,民众起事则多称为“起义”。 转入民国初年,两边历史课本的态度类似,袁世凯都是反的,孙中山都是支持的,军阀都是乱政的。不过在国共合作的阐述上,倒是秉承了“各自表述”的传统。一边说是“联俄联共”,一边则是“联俄容共”。 对于抗日战争,两边的表述就进入直接的对峙了。台湾的历史课本说,“国民政府面临了内忧外患,内忧为中共,外患则主要是日本的侵略。”记忆中高中所读的历史课本表述为,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外患为日本侵略,内忧为蒋介石消极抗日。但是令人颇为费解的是,对于抗日战争的介绍,台湾的历史课本只有六页半的篇幅——就从卢沟桥事变讲到了二战结束日本投降——速度快得能跌掉眼镜。本来还想看一些国民党军在当时的抗日战役和表现——毕竟抗日的正面战场还是当时的国民党军起主导的。 忻口会战、上海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抗战初期的几场大规模战役都被浓缩在了一张“1930 年代国内形势图”上。对于这些战役的具体介绍,一个字都没有,惜墨如金于斯。就算是我在高中所读的历史课本,怎么着也详细描述了国民党军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对于各大战役也似乎有所涉及呢。结果,现在在台湾的历史课本上,反倒是找不到国民党军的抗日事迹,这个反差还真不能说不大!那些尚存着的或者阵亡了的国民党军将兵们作何感想!杨丞琳那句“八年而已吗”,还真不应该怪她呢!——诶,激动了呢…… 国共内战这部分,内容基本了无新意。但是对于主客易位的原因分析到是颇为合理。包括政治上不愿分权;社会经...

偷闲周末

水晶虾仁 将买来的鲜虾去头、去壳,并抽去背脊的筋。 用活水漂洗虾仁。 洗完沥水,用盐和面粉抓一下,继续冲洗,直至洗去虾仁上的粘液。 将虾仁泡在加白醋和盐的冰水中,放入冰箱冷储藏半天。 从冰箱取出后,对虾仁继续清洗、沥水;并加入蛋清、盐、白胡椒和少许淀粉,抓匀。 入冰箱冷储藏三小时。前期准备工作完成。 在锅内放入大量油。理论上以高度差不多沒过虾仁为佳;也可少放些油,但需要勤于翻炒。 烧油至中温,放入虾仁,翻炒一分多钟后即出锅、沥油。 为美观考虑,可以简单做些调味汁。 将黄瓜和胡萝卜切薄片,入锅翻炒。后加少量水、盐,勾芡。 汤汁浓稠后,倒入虾仁,略微翻炒,即可装盘。 完毕。 剁椒鱼 购买叫 Snapper 的整鱼。 去鳞,清洗。鱼身剞花切——或简单地划几刀,使得剁椒能入味。 将鱼从鱼肚开始对中分开,使得鱼身两面都能在盘中朝上放置。 取大盘,盘中置三到四根交叉的筷子,在筷子上铺生姜片和葱,并将鱼架于筷子上。 鱼身撒盐,并将瓶装的剁椒酱倒出,覆盖鱼身。 入锅开蒸,以每 100 克需时一分钟,计算蒸鱼时间。 蒸毕,倒去全部的汁水,加入生抽和油在鱼上。 完毕。

非我族类

此话题沉重,难以把握。也就不跟 Zifei Gong 抢着比谁先写完这个影评 了。 古话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族”的概念虽客观存在。但在现实理解上,却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含义。因而在不同的社会建构、政治体系、文化地理中,人们对于“族”的解读不一而足——但不论如何理解,将生物划分为“同类”、“异类”,“我们”、“他们”的观点却始终流传着。在这种观点的支持下,很多针对“异类”、“他们”的罪恶都被公然地允许,甚至被鼓励了。 以地域为族,就有了坑杀、屠城和隔离;以宗教为族,就有了十字军东侵和女巫审判;以地球为族,就有了那隔离的 第九区—— District 9 。 导演 Neill Blomkamp 是相当聪明的,和种族相关的话题并不好处理。如果太过真实,那就成不了电影反倒成了纪录片;如果为了衬托残酷而加上血腥场景,则会有宣扬沙文主义和暴力之嫌;如果为了使影片不至于阴暗而加入一些人性的反思,说不定还会被斥责为开脱犯罪者。所以,导演选择了人类和外星人来讲这个种族隔离的故事,并把故事背景设定在曾经发生过种族隔离、有着 第六自治区 的南非。 值得玩味,但又不止于此。 District 9 不仅仅于影射南非的过去。其他地方的种族主义行径都能在这部片子里找到一些影子——市民的歧视与不作为;政府的包藏私心的人道救助;以及利益集团的明抢暗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构筑着隔离的围墙。 有些片子,看过,心情愉悦地笑过,然后就忘了。有些片子,看过,心情沉重地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 District 9 于我而言,就是后者。 未完,不知如何续,以上。

番茄、咖喱、黑椒牛腩系列

这次是上次番茄牛腩推广出来的牛腩系列菜谱—— 番茄、咖喱、黑椒牛腩系列 买牛楠肉,切块。放在沸水锅内煮 5 分钟,取出洗净。 新置开水,加入肉块,再加姜和黄酒,小火炖 5 小时以上,至酥烂。 如果打算烧咖喱牛腩,可以在开水中放入肉块的同时,加入土豆块。 插播去浮油的技巧:将炖 1 小时后的锅从炉上取下,冷却后进冰箱。隔夜,将汤表面那些白色的油块捞去,即可去除浮油。接着放回炉灶,继续炖。 调味: 如果是番茄口味的,可以倒入番茄块和番茄酱调味。 如果是咖喱口味的,加椰子汁调料。 如果是黑椒口味的,汁收了紧一点,加点黄油炒面粉。 继续炖煮到入味,即完成。

宗教元素

仙剑奇侠传三断断续续,终于把《仙剑奇侠传三》看到了后半段。还有五集左右没有看。到三十三集为止,故事的内容虽然峰回路转,和游戏的情节渐趋渐远,但还算是紧扣“轮回”的主题。贫乏的语言,不善于写观后的感想和评论。映象最为深刻的,依然是夕瑶与飞蓬的故事。玩游戏时,最为嗟叹的是这段;电视里,这段虽有改动,倒也改得入情入理,更添了些许悲伤气氛。 看电视时,胡思乱想地最多的还是故事里的那些宗教元素。《仙剑奇侠传》的世界观设定基本源自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但似乎由于进口宗教——佛教对中华文化影响之巨,徐长卿在跪拜道家的神像时,亦会口口念称“菩萨”。另一个进口宗教——基督教,在这部片子里面也能找到些踪迹。像是长卿于众人指责声中背负木架去往刑场、和海底城分开海路那两个桥段,怎么看都像是耶稣背负十字架和摩西分海的模仿呢……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标题取得不够优雅,但是无所谓啦。最近跟着杨叔叔吃 BBQ、喝酒。味蕾很是享受,顺便又学了些新的菜谱和调酒。 菜谱: 叉烧 取猪的肩胛肉。将整肉洗净,按 1 厘米的厚度切开。 用吸水纸、毛巾等去除肉上的水份。 将肉放入保鲜带,再放入盐和李锦记叉烧酱。密封袋口,给肉做 massage。 将处理后的肉放入冰箱中冷藏一天,使得酱汁与肉充分融合。 第二天,取出肉,置于 200 度的烤箱,一面烤 20 分钟,另一面烤 10 分钟。 完成。 调酒: Vodka with Lemonade 取玻璃杯,放一片柠檬,再加满冰块。 加入 1/5 的 Vodka。 倒入 Lemonade,加满整个玻璃杯。 完成。 Whiskey with Coke 取玻璃杯,加满冰块。 加入 1/5 的 Whiskey。 倒入 Coke,加满整个玻璃杯。 完成。 Vodka with Lemonade 相当具有欺骗性,喝起来基本感觉不到酒味,但是两三杯下去,说不定就醉了……

Different technologies, different customers

Microsoft Azure has made a further step than App Engine in web application part. Python, the only implementation language so far in Google App Engine, limits user to a single thread for each request. Comparatively, Azure performs much better. Since Azure supports Worker role in distributed system for its web application, pretty the same as multiple threads technology in single PC for a program. In database part, both Microsoft and Google enable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But Microsoft seems to support more storage approaches, Windows Azure Storage Services and SQL Server Data Services. It also separates databases from its web application, enabling other web applications to access. While Google, in the recent stage, binds its bigtable databases with its own web application. It seems that Google still want to be the biggest data centre of the world in the future. It might focus on small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 customers, making profits by advertising on App Engine based applications....

无心向学

转眼又到六月。 2009 年,是微博客走向顶峰的时代,又恰好是某事件的二十周年期。所以,这几天的互联网注定是不安分的,两边都在积极地活跃着。于是在 Twitter 上, 关于屏蔽的话题成为了活跃度第二的话题。 只是,靠着羞辱对方来达成自己目的的方法,真的能成功吗?再回过头来,其实 Twitter 上的中国用户基数其实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应该已经因为屏蔽的关系而上不了 Twitter。在如此境况下,一个关于屏蔽的话题却可以直接串上话题榜的第二位,网络上的舆论究竟有多少是因为小众的积极活跃而变成为大众的话题的呢?

用 Lightbox 特效处理图片链接

Image
UPDATE (on 9/8/201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新的 Blogger 似乎已经支持这种 Modal 特效,所以就不需要专门设置了。最后的两个测试图现在其实并没有加任何的文中的代码。 很难说清楚到底应该叫做 Lightbox 特效,还是 Modal 特效,似乎两种叫法都挺常用,于是也就跟着这么乱叫——连中文应该怎么翻译也说不上来。 Lightbox/Modal 特效最大的用处就是在不改变当前页面的情况下,插入一个新的页面层,显示额外内容。以图片为例,点击一个图片的链接后,网页直接在原来页面上放大被点击图片的内容。再次点击关闭按钮或页面空白处,放大的图片自动缩小关闭……特效演示可以 看这里 ,效果很酷,很多论坛上的图片或信息窗口显示都已经用到了这个特效。 关于 Lightbox/Modal 在 Blogger 上的集成应用,网上也有一些相关的讨论。但是很多方法却很麻烦——都要求在每个图片的链接标签 <a href="...">  中手动添加一个 rel 属性,类似 rel="lightbox" 这样,以后 Lightbox 调用链接标签时,通过链接内是否具有 rel 属性来判断链接是否为一个图片链接。这样大规模的手动修改代码,实在是不可取。 于是,我们的做法便是改手动为自动。使用 JavaScript,对 HTML 代码中的每个链接进行自动分析,并根据链接中的一些特有属性来筛选出 Blogger 图片的链接。然后再写上一段动态脚本,将链接所对应的页面地址转换成图片地址(在点击 Blogger 的图片后,链接转向一张包含图片的网页,而不是图片本身,所以需要再次转换地址)。将图片地址套入特效的代码里,就能实现自动识别图片并加上特效了。 说说大致流程。 第一步,选择一个合适的特效代码, ColorBox 和 jQuery lightBox 都是基于 jQuery 的 Lightbox 特效插件,用法也类似。个人倾向于 ColorBox,似乎功能相对更强些,显示效果上似乎也更好些。 第二步,配置 Lightbox 插件需要调用的 CSS 和 JavaScript。将下载的压缩包中的图片、 CSS 和 JavaScript 都上传到个人服务器上(如果没有的话 可以考虑用 App Eng...

答题还是不答题的问题?

Project Management 考试, 60 题五选一的选择题,前一分钟还在心里暗爽;一分零一秒后发现答卷上有这句话:“若答错四题,则倒扣一题的分数”——也就是说“错一题就扣四分之一题的分数”吧。真是用心险恶的考试……上次 Operating Systems 似乎也是这样的规矩,而且更过分,“答错一题就倒扣一题的分数”! 典型的概率问题,如果对答案完全没有把握,到底是该任选一个呢?还是该空着呢?如果把不选也作为一种选项,那么五个选择+一个不选,共六种选择。1/6 * 1 + 4/6 * (-1/4) + 1/6 * 0 = 0,看来如果是随便乱选就有很大的可能交白卷呢!不过话说回来,反正如果不选空着,结果肯定是零分,那还不如随便选一个,反正就大规模的样本(不过 60 题的题量,似乎不算是大数样本……当时没想这么多!)而言,结果是一样的——再说也不是全不知道答案,有些答案总是有把握的…… “所以说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还是很有趣的,前提是不考虑考试因素。”前些日子说的这句话,还真是说对了!

UniMail 和 zMail

上个月,听说 澳洲某些学校将邮箱服务外包给微软 ,学校名单中包括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终于,这个月开始, 邮箱迁移的指导手册 下来了,迁移活动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以前怎么没发现学校的效率有这么快呢…… 因为 zMail FAQ 上那句“zMail is a mail service hosted 'in the cloud'”——由于现在所做项目的关系,对“云”相关的词汇(云计算、云存储……)都相当敏感——而欣欣然地把邮箱的迁移过程演练一遍、收发了几封邮件,但是结果相当地令人失望。 首先,整个 zMail 系统的服务定位相当地令人费解。在 UNSW 方面看来, zMail 系统的作用只是一个在线的邮件客户端系统。所以在使用说明里,一再强调学生应该使用 student.unsw.edu.au 作为邮箱域名,而 zmail.unsw.edu.au 则是作为登录 Windows Live 服务之用。而对于 Microsoft 而言, zMail 系统则是它的 Live@edu 计划的一个具体应用,功能也远非仅仅实现一个简单的邮件客户端,即时聊天、日历、在线存储、手机绑定以及手机邮件推送等功能也都包括在内。 于是在 zMail 系统上, zmail.unsw.edu.au 反客为主地成为了邮箱的主域名,所有发出去的新邮件都是以 zmail.unsw.edu.au,即使是回复来自 student.unsw.edu.au 的邮件,发送者地址仍然以 zmail.unsw.edu.au 结尾。最终解决方案是在 Option 选项的 Account 标签中,添加你的 student.unsw.edu.au 邮箱到 Other Accounts 部分,此后,你才能在发件人的 From 栏中选取以 student.unsw.edu.au 结尾的邮箱域名。但是有趣的是,Account 标签只能在 Internet Explorer 中才能使用, 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等都没有这部分配置选择。所以我们为了正确使用 zMail 系统,我们必须使用 Internet Explorer,而为了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我们必须安装 Windows 系统,不知道 U...

操作系统自杀

如果你很空,那么: 在 Linux 下,打开 Terminal,输入以下命令 sudo rm -rf / 在 Windows 下,打开 附件 下的 命令提示符,输入以下命令 rd /s/q c:\ 然后你就会很忙了——忙着重装系统。

将 Google Page Creator 迁移到 Google App Engine

Addition V1,现在本文有个 英文版 啦。 今年 6 月, Google Page Creator 即将停止服务,一个免费的网页存储空间就这样凭空消失了。而对于老用户而言,伴随而来的,还有寻找替代空间所带来的无端痛苦。虽然, Google 提供了 将 Google Page Creator 迁移到 Google Sites 的方案 ,但由于 Google Sites 不支持 JavaScript 和 CSS 等功能,对于许多将 Blogger 的脚本代码存放在 Google Page Creator 的用户而言,这个方案显然并不合适。 其实,相对于 Google Sites , Google 的另一个服务,作为云计算平台的 Google App Engine 更适合作为替代 Google Page Creator 的脚本宿主服务器——毕竟, App Engine 本身就是个在线服务器, 可以存储任何容量小于 1MB 的静态文件(一般单个的图片、网页和脚本文件的容量都不会超过 1MB) Google 的新规则允许存储任何容量小于 10MB 的静态文件,文件总数量可达 1000 个。(Updated on 6/19/2009) Google App Engine 本身相当强大,作为动态服务器,支持 Python 和 Java 代码的页面。但是将 Google App Engine 做为静态文件服务器,只需要适当了解 app.yaml 文件的配置 , 本地测试 和 文件项目上传 即可——将需要上传的文件在本地目录下安排好,设置 app.yaml 下的 URL 和上传文件之间的映射关系,调用本地模拟环境进行测试,确保无误后上传。 以本人的两个 Google Page Creator 网站 alpha.roc.googlepages.com 和 alpha0roc.googlepages.com 为例。前者用于放置 JavaScript 的小 Demo,后者用于放置 Blogger 的脚本、图片和下载文件。迁移后,两个网站分别重定向到 alpha0rocdemo.appspot.com 的 demo 目录(此目录包含 index.html 文件,可直接通过页面访问) 和 blog 目录(此目录仅包含图片、脚本等资源,无法直接访问)。由于 Goog...

弦歌问情

Image
在国产游戏史上,若不是《仙剑奇侠传》一代的存在已经被过度推崇,而成了“接近神的传说”;单就游戏性和故事性而言,《仙剑奇侠传 肆》是绝对超越其前代的一款作品。整个故事里弥漫的悲情气氛以及那种人生悲剧性的升华,和《仙剑奇侠传》一代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代中,主线和支线故事中,感人的一抓一大把。没时间逐一摘录,不过“弦歌问情”那段支线情节中,当剧情结束,萧人凤演唱的《仙剑问情》响起时,但凡认真玩着这段的人,都会有所感动吧。 直接放上游戏全剧情的“弦歌问情”部分——当然掠过了最最麻烦的杀怪过程——《仙剑问情》在 11 分钟左右。

自己跟自己玩

更新 Ubuntu 之后,新安装的 Pidgin 就开始罢工——即使是自己下载源代码,手工编译,也无法运行——看来是 Pidgin 所依赖的某个系统类库出了问题。 没了 Pidgin,连不上 MSN、ICQ、QQ、Gtalk 和 Yahoo!,似乎一瞬间自己的生活和所有人都没有了交集。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平日里每天上线,但能聊天的人却也没有几个——手中拽着一把 IM 帐号,零零总总约 326 个联系人,大部分都是形同虚设——突然觉得这是件比连不上聊天软件还要悲哀的事情。 不能用聊天软件,就开始在 twitter 和饭否上叽叽喳喳。Web 2.0 时代,有了 RSS 聚合的支持,原本网友之间的互动已经不再重要,把自己的生活发布出去,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到是成了生活里的重中之重——即使大部分人根本就不 care。

保护地球一小时?折腾地球一小时?

从 2007 年悉尼开始发起的一年一度 Earth Hour 活动,现在是越来越流行了,甚至还 蔓延到了中国 。 环保概念的活动题材,总是响应者许多。一来热心社会公益的人确实多了,二来,商家和政治家们更是都希望从中博得个美名。于是,民众的热情和商业利益结合, 赶鸭子上架般的熄灯活动 ,就一批一批地出现了。 关于国内熄灯是否值得的问题,CnBeta 转载新语丝的 “全球一小时”——一场劳民伤财的环保秀 值得一看。总结一下那篇文章的内容和里面的讨论: 首先,电力能源没有高效的储存方式。发电厂发出电后,无论是否有人使用,都得把电输送出去,而没办法保存下来,留作后用。之所以有白天峰电、晚上谷电的价格差异,就是因为晚上不用直接浪费,所以低价促销;而白天用电负荷太高,就高价限制。如果发电机组不停,就算全国都熄灯,电厂的发电量还是一样,故而对环境的污染依然一样。因此,要真达到节电效果,就必须从发电厂那头减少发电机组的开启量。 其次,当全国电网以煤电为主时,燃煤机组的熄火和启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一小时的节电而启动,关闭发电机组,不仅不会节约能源,可能反而会增加正常的煤耗。如果控制不好还会引起电网事故。 所以,怎么算都不是个合理的“买卖”——就算是为了宣传节能而搞这个活动,那一小时内,民众本身是少用电了,而在发电厂那边而言,浪费倒是多了许多。就如种稻产米,再将米到掉一般……而且,为了宣传这个活动,在全球投入的宣传招贴,电视广告——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吧。 不过有一点还是搞不懂,澳大利亚本身也是以煤电为主的国家,为什么也不遗余力地宣传 Earth Hour 活动呢?不过回头想想,迄今为止的所见所闻——为了减少动物的甲烷排放量而提议对畜牧业课税,以自身的认识去想当然地分析中国许多问题——这种矫枉过正式的宣传或许也不奇怪吧?

Gwibber 的饭否插件

Image
UPDATE (on 9/8/2012) ,在 GitHub 上也保存了一个 代码分支 。 UPDATE (on 6/19/2009) ,同步更新到版本分支 bzr340。为饭否插件添加了转发、收藏、删除功能。 DEB 安装包下载, gwibber_1.2.0-bzr340-fanfou-0ubuntu1_all.deb 。 UPDATE (on 6/5/2009) ,提供 DEB 安装包下载, gwibber_1.2.0-bzr339-fanfou-0ubuntu1_all.deb (Update on 6/19/2009 已有新版本放出)。 UPDATE (on 6/2/2009) ,更新 Fanfou Protocol 代码分支 ,现已支持 Gwibber 1.20 版本。 UPDATE (on 5/2/2009), 最简单的使用 Fanfou Protocol 代码分支 的方法是获取代码后,直接进入 bin 目录,执行, python .gwibber UPDATE (on 3/9/2009) ,在 Launchpad 的 Gwibber 代码库中设立了一个 Fanfou Protocol 代码分支。现在可以直接通过以下命令来获取该分支的代码了。 bzr branch lp:~liang.zhao/gwibber/fanfou-protocol 花了一个下午,终于完成了 Gwibber 的饭否插件。 多亏饭否的 API 设计与 Twitter 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使得我这个 Python 的入门级选手也能够在 Twitter 插件的基础上,改改弄弄,把饭否插件啃下来。废话不说,直接上效果图。 用户配置界面,可以对饭否发送、接收信息,也实现了饭否新的搜索功能 用户信息查看界面 用户搜索结果界面 做了些简单测试,功能基本正常。 只是查看用户信息页面,在同时开启 Twitter 和饭否的前提下,Gwibber 会根据用户 ID 自动搜索两边数据。这个功能有点恼人——特别是该 ID 如果在两个系统里属于不同用户时。尚不清楚这个自动搜索功能是 Gwibber 原本自带的,还是因为我那基于 Twitter 的豆瓣插件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问题已确认为 Gwibber 自带问题,并已在 0.9 版中解决。 ...

疯狂的世界

Solidot 的报道 :几天前,Inner Fence 发布了名为“无限 SMS”的收费 iPhone 应用(收费 $0.99),允许iPhone 和 iPod touch 用户利用 Google 的免费 SMS 服务发送无限的免费短信,用不着向运营商付钱。当来自苹果 iPhone 的通信量越来越多后,Google 被迫屏蔽了所有使用免费 SMS 功能的第三方应用,其中包括自家的 GTalk 客户端。 Inner Fence 在 官方声明 上,别有用心地摆了一条 Google 官方短信论坛 的连接。于是一排排群情激奋的用户留言涌入 Google 论坛。都说财大气粗的 Google 小气,故意关闭服务。使得他们付出 $1 后,得不到相应服务。也有人发起签名请愿,要求重开服务。 似乎每个人都认为, Inner Fence 开发出程序并收取 $1 是正常的,而 Google 提供免费服务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当 Google 因通信量暴增超过系统承载能力和资金预算(Google 本身有付钱给通信运营商来购买短信服务)而选择停止实验性服务时,每个人都在抱怨 Google。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似乎不该有人不知道。真不清楚那些人是怎么想的:他们一边指责免费服务的提供者,一边又为那些利用别人的免费服务来为自己盈利的人说话。还有人说, iPhone 信号本来就不好,在家里只能接收无线网络信号, Google 关掉这服务,导致他不能使用短信功能……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疯狂了。也难怪有人回帖,嘲笑说,当油价几十、一百美元上涨时候,没人抱怨什么。而为了那 $1,似乎每个人都在愤愤不平。更何况,很多人都已使用免费 SMS 服务发过一阵子的短信,也该早已值回那 $1 了。 有时,真想一头扎进动画和漫画的世界里,毕竟我知道那是个不真实的虚拟世界。看着那一幕幕残酷的不真实在现实世界上演,真想说,真像动漫里面的一个冷笑话。

终于换主题了

如题! 螺旋进化以前的默认主题太单调。这次换个相对花哨的 Desk Mess 。模板和 CSS 真是个好东西,可以直接小修小改,让整个界面更符合自己的口味。

校内说:你的不再是你的

Image
Unreal 的博客 在讨论 校内的服务条款 问题。 仔细去看了一下条款内容,还真是挺“欢乐”的。原来,一切你上传到校内的东西都不再是你的了,它们都将属于校内:包括照片、文章、音频和视频,不知道个人信息算不算也是校内的……而且,一旦上传到了校内,就不能再传到其他网站去。 用户同意千橡公司对其创作并上传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消的、独家的和完全的许可和再许可权利**,以使用、复制、出版、发行、以原有或其他形式进行改编、转载、翻译、传播、表演和展示此等内容(整体或部分)。**此许可和再许可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此作品的著作权、邻接权及获得利益等权利**。用户同时承诺,不就上述作品以及上述作品的改编作品对任何第三方进行任何形式的许可使用。**对于经用户本人创作并上传到校内的文本、图片、图形、音频和/ 或视频等资料的商标和/或其它财产权利归属于千橡公司,未经千橡公司同意,用户保证不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播放、出于播放或发布目的而改编或再发行,或者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同时保证不许可任何第三方从事上述行为。** 看过电视里的流氓打劫情节,没想到“高科技流氓”打劫更能秒人于无形呢。在校内看来是放不得任何东西了——多亏太懒,也没放过任何东西。 更多的条款分析,可以参考 Unreal 的“ 你还敢注册校内吗? ”。 把校内的服务条款截屏,留念。就算将来他们改了条款不认帐,我们还能从截屏存档里面找寻一些欢乐。 校内 - 关于本站

那些星座小组和星座去死去死团

浏览 豆瓣上的小组话题 。看到的却是各星座小组和各星座去死去死团的横行。 星座  支持团 去死团 白羊座   白羊座   我恨白羊座 金牛座   金牛座的豆瓣   我恨金牛座 双子座   双子座   反双子座 巨蟹座   巨蟹座   让每个巨蟹都心碎 狮子座   狮子座跳公园   反狮子座 处女座   处女座   我恨处女座 天秤座   【天秤座】   我们都恨天秤座,服不 天蝎座   天蝎座   天蝎去死去死团 射手座   射手座   射手去死团 摩羯座   Capricorn   摩羯男去死去死 水瓶座   水瓶座集中营   水瓶男去死去死小组 双鱼座   迷宫中的双鱼   祸害双鱼座

Yahoo! Briefcase

Image
Yahoo! Briefcase by date 收到一封雅虎公文包服务即将关闭的通知邮件。要不是这封邮件的提醒,我或许会完全遗忘那些五年前便存放在雅虎公文包中的文件吧。30 MB 的网上空间,在当时觉得很大,现在看来,甚至放不下 15 张照片。 趁着尚未关闭,列出整个公文包中的内容。当年好学生的形象似乎颇为完美,就连网上的个人文件夹里存的,也都是学习相关或学院工作相关的事宜。 Yahoo! Briefcase by list 就算是现在去回顾五年前的事情,还是颇觉不可思议。像是院刊等事,若非有文件夹躺在公文包中以资证明,仅凭自己的回忆,是决计回想不起曾经参与过院刊设计的事了——似乎还是学院的第一期?不过回忆这事,有趣就有趣在,一个开关可以触动一系列的相关印象。于是我又记起:当时的设计工具是 Microsoft Publisher,自己也是第一次使用这套软件;整本杂志,除了供稿和封面,其余的设计、排版都是我一个人搞定;当时一个人做整本杂志,颇觉郁闷,便在设计时安插了个彩蛋:在每一页的页边处留下一些墨渍痕迹,当把整本书卷起来的时候,空白页边上露出的墨渍能组成一个希腊字母 α ——我当时的网名。如果学院有存档院刊的话,我该是颇为荣幸吧……

曾经看“奥特曼”的孩子们长大了

Image
曾经看“奥特曼”的孩子们长大了,而曾经演“奥特曼”的演员们却已经变老了。 小学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喜欢奥特曼。 喜欢放学后赶回家去看“奥特曼”系列;有时候嫌回家的路太远,索性就厚着脸皮留在小朋友家,把片子看完再回家。 喜欢拿着手电筒当作贝塔魔棒耍,大喊着“变身!”;双手在胸前十字交叉,“滴滴滴”地发射激光。估计这个也算是 Cosplay 在我儿童时期的初步萌芽。 喜欢看各种《奥特曼与怪兽图鉴》,认怪兽比认人还准。特别自豪自己能够认识电视上没有播过的奥特曼,并在别人面前显摆一阵。 喜欢收集一群奥特曼们一起摆 Pose 的图片。幻想着看到所有奥特曼能一齐出现在电视中,但从未如愿,于是便转而收集图片。现在的家里还留有一本奥特曼们叉腰肌状做封面的笔记本,奥特之父、奥特之母、爱迪、艾斯、泰罗、杰克、初代等一字排开。 初中时候,当我滔滔不绝大谈奥特曼的时候,小朋友们就会很同情地用“你怎么仍然这么幼稚”的眼光看着我。每个小朋友都在问,为什么奥特曼不是一上场就来个必杀技;仔细点的小朋友还会提醒我说,你看奥特曼背上的那个拉链,这片子多粗制滥造啊。的确,“奥特曼”系列,一言以蔽之,便是英雄打怪兽的片子。一个人演英雄,一个人演怪兽,先是英雄不敌怪兽,再是生命指示灯亮起,继而英雄发威,发射激光一举灭掉怪兽。看奥特曼,看的并不是他怎么打得怪兽,怪兽出现的原因,以及打怪兽前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化,都是故事的亮点。有时候想想,或许正是因为知道它的不真实,所以才能够摒弃将它与现实生活做比较的想法,从而全身心地沉浸在这个单纯的空想科幻世界里。 大学以后,偶尔按过电视频道,还能看见新引进的的“迪迦奥特曼”、“盖亚奥特曼”和“戴拿奥特曼”,不知现在的小朋友们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这种科幻特摄片。一日无聊,和大学的朋友们一起看“奈克瑟斯奥特曼”的剧场版,结果没看几分钟,便开始莫名地热泪盈眶。似乎年纪越大,对这种单纯的片子越没抵抗力。梦想、希望、决不放弃,这些在现实中听着刺耳的单词,在这里却显得格外真挚。还好当时为了营造气氛而拉了所有窗帘,否则估计会被当作怪兽,被朋友们直接消灭。 2008 年,圆谷又出了“大决战!超奥特 8 兄弟”。阴差阳错地看了,于是又一次老泪纵横地稀里哗啦。电影里,新的(梦比优斯、盖亚、戴拿、迪迦)、老的(初代、赛文、杰克、艾斯)奥特曼们都登场了,甚至连奥特曼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