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良知的底线
一个半小时,终于坚持看完了美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Nanking》。看完全片,忍不住流泪了。不仅为南京这座伤城所遭受的浩劫,更为那些在非常时期仍然竭尽所能保全南京最后的良知与道德的人们。
关于南京在 1937 年所遭受的灾难,以往国内的很多电影、书籍都曾浓墨重彩地涉及过。而作为西方人拍摄的纪录片,站在西方人的立场,通过他们视角和价值观来回顾这次浩劫,此片也算是一个新的尝试。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难民区维护者与侵略者之间,人道与非人道的强烈碰撞。碰撞也凸现了侵略者道德和良知的丧失。
在当时建立南京难民区的西方人中,不仅有美国传教士,还有德国纳粹商人,而主席更是一位德国纳粹分子。当如此两批有巨大认知反差的人都开始聚集在一起,思考构建难民营时,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南京,道德和良知已经早已不存在于侵略者的思考中。
在这些西方人中,很多人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特别是 Minnie Vautrin,1940 年,当她回到美国后就精神崩溃了。或许有人有这样的经历,在积聚许多压力的状态下做事,当任务一完成,常常都会大病一场。而对于 Minnie Vautrin,虽然尽全力地拯救难民区的女性,但仍然难以保全所有人。在如此的压力下,最终于离开南京后陷于崩溃。她身上所负担的担子,是没有人能够想象的。在她最后的遗言中,她深深陷入无法保全所有人的自责中。而相对比,侵略者们却在不断地否认着自己的罪行,怪责于别人的“嫁祸”。
看着豆瓣上对此此片的评论,不乏一些质疑此片“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声音。以往的我,或许也会有此类的顾虑。但是,在澳洲呆久了之后,在不知不觉中,似乎开始逐步接受这一套价值体系。被西方世界给“腐化”了呢。
关于南京在 1937 年所遭受的灾难,以往国内的很多电影、书籍都曾浓墨重彩地涉及过。而作为西方人拍摄的纪录片,站在西方人的立场,通过他们视角和价值观来回顾这次浩劫,此片也算是一个新的尝试。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难民区维护者与侵略者之间,人道与非人道的强烈碰撞。碰撞也凸现了侵略者道德和良知的丧失。
在当时建立南京难民区的西方人中,不仅有美国传教士,还有德国纳粹商人,而主席更是一位德国纳粹分子。当如此两批有巨大认知反差的人都开始聚集在一起,思考构建难民营时,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南京,道德和良知已经早已不存在于侵略者的思考中。
在这些西方人中,很多人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特别是 Minnie Vautrin,1940 年,当她回到美国后就精神崩溃了。或许有人有这样的经历,在积聚许多压力的状态下做事,当任务一完成,常常都会大病一场。而对于 Minnie Vautrin,虽然尽全力地拯救难民区的女性,但仍然难以保全所有人。在如此的压力下,最终于离开南京后陷于崩溃。她身上所负担的担子,是没有人能够想象的。在她最后的遗言中,她深深陷入无法保全所有人的自责中。而相对比,侵略者们却在不断地否认着自己的罪行,怪责于别人的“嫁祸”。
看着豆瓣上对此此片的评论,不乏一些质疑此片“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声音。以往的我,或许也会有此类的顾虑。但是,在澳洲呆久了之后,在不知不觉中,似乎开始逐步接受这一套价值体系。被西方世界给“腐化”了呢。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