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 中的手机广告
在路边的公交车站听到了《爱情转移》,刚开始觉得旋律很熟悉,到后来才突然反应过来那是《富士山下》的国语版。
找来《爱情转移》的 MV 看了一遍。注意到,近来很多 MV 中都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穿插广告——尤其是手机广告。《爱情转移》中的是 Nokia 的广告。
上一个印象深刻的,带手机广告的 MV 是周杰伦的《黄金甲》——里面拿着 Motorola 的手写 Moto 机放《满城尽带黄金甲》——赤裸裸的广告啊……相比较而言,陈奕迅还是厚道了许多呢……
不清楚这样的“恶习”是从何时开始的,不过在 MV 中“自然”、“不自然”地插播一些广告,确实是一个回收 MV 制作成本的好方法……
现在的 MV 或者是特效投入很大、或者是跑到国外去拍,总之是成本开支节节攀升。引入广告商,对 MV 制作方和歌手而言,自然是能够有效减少自身在初期制作的成本投入;而在 MV 发售后,广告商的投入也是平衡被盗版风险的一种策略。
如果广告商投入大的话, MV 会拍得符合广告产品的意境,突出产品的特性。那首 MV 自然就会变成一部身兼 MV 和 AV (我是想说 Advertising Video)的作品。如果投入再大点,那么,就是为产品写上一首歌,拍上一个 MV 了。周迅的《伴侣》( Moto 幻镜的广告)和周杰伦的《我的地盘》(手机服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广告)都是这样的作品。
这种广告模式对于广告商们而言也是益处多多。最简单就是将音乐和自己的产品联系了起来,音乐大卖自然就能吸引大量的潜在客户。不过,这种广告的着眼点应该是在 KTV 里面,消费者每点一次这类 MV,就是收看了一次广告,何乐而不为呢。这似乎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 MV 中出现频率最多是手机产品的广告——在 KTV 唱歌的基本都是年轻人。
个人感觉,这类广告的发展前景似乎仍然广阔,针对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所产生的消费产品似乎都有被放入 MV 的可能——服装,相机,化妆品,挂饰,运动器械,甚至是汽车……只是广告变多以后,消费者估计会受不了——于是便要考验 MV 导演们将 MV 剧情和广告结合的能力了。如果广告再多点,广告商们或许要该付钱给 KTV 了,他们可是提供了场所让广告商们在推销广告啊!当然,广告仍然变本加厉,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唱免费的 KTV 了?反正 KTV 那边有广告商们买单了……
找来《爱情转移》的 MV 看了一遍。注意到,近来很多 MV 中都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穿插广告——尤其是手机广告。《爱情转移》中的是 Nokia 的广告。
上一个印象深刻的,带手机广告的 MV 是周杰伦的《黄金甲》——里面拿着 Motorola 的手写 Moto 机放《满城尽带黄金甲》——赤裸裸的广告啊……相比较而言,陈奕迅还是厚道了许多呢……
不清楚这样的“恶习”是从何时开始的,不过在 MV 中“自然”、“不自然”地插播一些广告,确实是一个回收 MV 制作成本的好方法……
现在的 MV 或者是特效投入很大、或者是跑到国外去拍,总之是成本开支节节攀升。引入广告商,对 MV 制作方和歌手而言,自然是能够有效减少自身在初期制作的成本投入;而在 MV 发售后,广告商的投入也是平衡被盗版风险的一种策略。
如果广告商投入大的话, MV 会拍得符合广告产品的意境,突出产品的特性。那首 MV 自然就会变成一部身兼 MV 和 AV (我是想说 Advertising Video)的作品。如果投入再大点,那么,就是为产品写上一首歌,拍上一个 MV 了。周迅的《伴侣》( Moto 幻镜的广告)和周杰伦的《我的地盘》(手机服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广告)都是这样的作品。
这种广告模式对于广告商们而言也是益处多多。最简单就是将音乐和自己的产品联系了起来,音乐大卖自然就能吸引大量的潜在客户。不过,这种广告的着眼点应该是在 KTV 里面,消费者每点一次这类 MV,就是收看了一次广告,何乐而不为呢。这似乎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 MV 中出现频率最多是手机产品的广告——在 KTV 唱歌的基本都是年轻人。
个人感觉,这类广告的发展前景似乎仍然广阔,针对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所产生的消费产品似乎都有被放入 MV 的可能——服装,相机,化妆品,挂饰,运动器械,甚至是汽车……只是广告变多以后,消费者估计会受不了——于是便要考验 MV 导演们将 MV 剧情和广告结合的能力了。如果广告再多点,广告商们或许要该付钱给 KTV 了,他们可是提供了场所让广告商们在推销广告啊!当然,广告仍然变本加厉,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唱免费的 KTV 了?反正 KTV 那边有广告商们买单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